一、个人概况
工学博士,教授,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烟气超净排放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国家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评议专家。在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煤燃烧污染物控制理论与技术,超细颗粒物团聚技术,烟气脱硫增效技术,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烟气脱汞技术。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博士基金、企业横向课题十余项,开发的烟气净化技术分别荣获2002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03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二、联系方式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9372-602;
Email:dongy@sdu.edu.cn
三、主要研究领域
1、SO2超低排放技术
主要围绕提升现有湿法脱硫工艺性能、实现SO2的超低或近零排放,开展了双PH值湿法脱硫过程的系列研究,进行了双PH值降膜反应系统机理研究、中试试验研究、多参数耦合优化研究,开发了双PH值或双循环高效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双pH高效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可以达到98%以上的脱硫效率,运行电耗低于常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本技术可应用到老机组的节能增效改造、新建燃煤脱硫以及工业锅炉烟气脱硫工艺中,实现二氧化硫的超低排放。
2、Hg排放控制技术
针对汞脱除效率与煤中氯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现象,本技术通过营造富氯气氛,实现烟气中元素汞的(催化)氧化转化,同时利用钙基脱硫产物及烟气中飞灰通过团聚、吸附,实现烟气和脱硫废水中汞的深度固定。研究了不同氯化物浓度、温度条件下汞的动力学转化规律,揭示烟气中氯化物促进汞氧化的气相、气固两相反应机理,阐明了汞在烟气、钙基脱硫产物及飞灰颗粒间的迁移规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协同脱除汞的新方法。
3、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
在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开发了一种经济、高效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能够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本技术利用废水中有效成分,实现烟气中汞的氧化,并对其进行深度固定,协同实现烟气中汞达标排放,使电厂无须再增加汞控制系统;利用喷雾干燥原理,将脱硫废水蒸发并全部循环利用,减少脱硫系统工艺水耗量;在将脱硫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实现静电除尘器的除尘增效,并提高烟气中细颗粒物的脱除率。
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可应用到老机组的节能改造或新建电厂燃煤脱硫工艺中,有效降低脱硫系统建造、运行费用、降低工艺水耗量,同时提高ESP除尘效率,协同实现汞的达标排放。
4、多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
研究了基于氧化剂(O3、CIO2)或催化氧化方法,实现SO2、NOx、Hg等污染物的协同脱除。
四、承担课题
1、承担横向课题
1)天然焦物化特性及燃烧特性研究,山东里能集团,2006-2008;
2)基于脱硫物理实验台进行脱硫增效技术的研究,中国华电工程集团,2010-2012;
3)基于超细粉尘预团聚的静电除尘增效技术研究,济南市环科院,2011-2012;
4)基于双循环吸收塔提高脱硫效率基础实验研究,国华电力,2013-2015;
5)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及对污染物控制的影响研究,武汉光谷,2014-2015;
2、承担纵向课题
1)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燃煤烟气增湿调质下颗粒长大的研究”,2006-2008;
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燃煤工业锅炉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2007-2009;
3)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基于过滤-吸收-催化的燃煤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研究,2011-2013;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富氯脱硫废水烟道喷射促进元素汞形态转化的机理研究,2011-2015;
五、研究成果
1、代表性论文、专著
1)Study of elemental mercury oxidation over an SCR catalyst with calcium chloride addi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53 (2014);
2) CaCl2改性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氧化汞的实验与机理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26) ;
3) CaCl2添加对热解煤中汞析出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燃料化学学报, 2014, 42 (01);
4) 煤中汞赋存形态及其热解时析出规律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 2014, 42 (02);
5) 基于MATLAB的分级回热式增湿淡化过程模拟.太阳能学报,2014(9);
6)二氧化氯对NO和Hg的气相氧化性能的实验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12);
2、授权专利
1)一种静电除尘器前置烟道,ZL 2012100703046;
2)一种含尘烟气减排超细颗粒物的系统,ZL 201220100938.7;
3)一种静电除尘器前置烟道,ZL 201220100036.3;
4)煤中氯元素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联合脱除的装置,ZL 201320029189.8;
5)一烟气脱硫脱硝脱汞的装置,ZL 201420253249.9;
6)一种半干法-湿法协同脱硫设备,ZL 201220197736.9;
7)一种基于烟气调质实现单质汞转化的装置,ZL201420253249.9;
8)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废水的利用装置,ZL 201120461406.1;
六、科技奖励
1)2002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2)2003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3)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4)2010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