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是地下空间建设的临时性性措施,包括土石方开挖、边坡支护、地下水控制和环境监测等等。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城市建设安全、岩土与结构工程理论、施工技术综合发展的载体。
新型、环保、高效“永久性和可回收基坑工程专利体系”,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和方向,将基坑工程分为两类:一是深大基坑,把现有基坑工程的临时性支护结构,与地下主体结构相结合,实现基坑临时性措施向永久性结构的飞跃;二是对于规模较小或开挖较浅基坑,实现基坑支护结构的装配式、可回收和循环利用。一方面节能减排,避免地质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实现地下结构永久性和循环利用。
新型、环保、高效“永久性和可回收基坑工程专利体系”暂时包含24项专利,其中发明12项、实用新型12项,目前已经批准10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具体可分3个方面:
基于结构工程主导的基坑永久支护结构体系及施工装置
目前,基坑工程多由岩土专业设计,基础由结构专业完成。两个专业完成同一项目,设计内容共同居于同一场地。基坑支护以基础与地下结构功能为目标,保证基坑开挖过程基坑边坡与周边环境安全。但结构设计很少考虑考虑支护结构做法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基于主体设计责任,在结构专业主导下,岩土专业完成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从而将基坑临时性提高到永久结构或其一部分。实现现有基坑工程设计理念的革命性变革,促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地下结构岩土与结构工程的一体化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