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驶入德州

作者:来源: 浏览次数:

生物技术是德州市重点发展“6+6”新旧动能转换体系的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也是山东省大力发展的十强支柱产业之一。山东大学在生物技术领域具备良好的技术积累,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着较为突出的科学研发实力和科技支撑能力,让更多山东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在齐鲁大地实施转化,是落实“服务山东”战略的必经之路。

11月23日,在第四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期间,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行动(生物技术专场)在德州市举行。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山东大学生物医药相关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共商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洪祥、山东省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研究员郝新刚、 德州市科技局局长、德州生物产业办主任张慧君、山东大学科技合作与技术转化中心主任王立民等参加活动。活动由张慧君主持。

会上,魏洪祥介绍了德州市的区位优势和人才政策,以及德州市的生物技术产业特色与需求,并希望双方在人才与成果转化方面实现更多合作。王立民介绍了山东大学与德州近年来的合作进展,表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为深化山东大学与德州市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行动意义深远,我们将带着真心、带着责任,继续发挥我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把双方在生物技术以及更多领域的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会上,郝新刚做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报告,解读了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路径。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禄山介绍了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情况,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秦玉琪副教授、刘琨助理研究员、赵琪、韩超、孙晓萌博士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医师高帅分别推介了“多糖基生化分离介质制备技术”; “龙涎醚合成前体—香紫苏内酯的发酵生产”; “细胞保护剂四氢嘧啶的发酵生产”; “基于理性设计的耐热纤维素酶功能优化及应用前景”;“耐热、耐碱几丁质酶的筛选与改造”;“药食同源系列饮料制剂的研发”等六个路演项目;会后专家与企业代表进行了技术交流,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现场山东大学发布了百项最新科技成果汇编,德州市十二区县工信局、科技局负责人以及近百家生物医药类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直通车活动。